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
皮带输送线断带抓捕器,其上胶带抓捕部包括在重力作用下能向上摆动的上抓捕动分部与固定在机架上部的上抓捕静分部,上抓捕动分部摆向并靠近位于其上方的上抓捕静分部,并与上方抓捕静分部配合形成能抓捕上层断带的上方夹持隙;其下胶带抓捕部包括在重力作用下能向下摆动的下抓捕动分部与固定在机架下部的下抓捕静分部,下抓捕动分部摆向并靠近位于其下方的下抓捕静分部,并与下方抓捕静分部配合形成能抓捕下层断带的下方夹持隙。本实用新型不是依靠断带时皮带逆向运行触发动作,而是输送线断带后输送带张力骤降,依靠部件重力作用触发,所以输送线停车时如出现短暂逆转也不会发生误动作。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皮带输送线断带抓捕器,适用于冶金矿山、煤矿、港口、码头 和电厂的物料上运或者下运的皮带输送线输送带的上层、下层胶带的断带保护。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皮带输送线断带保护用的抓捕器有多种技术方案,但其中的相当部分均采用 了摆动间块式原理。这些抓捕器中的楔形间块固定在机架上部或外部,当发生断带时,通过 某种动力装置驱动楔形闸块摆动,减小闸块与驱动轮之间的间隙,对皮带实施抓捕。如果按 照动力源的不同来划分,可分为两种:即摩擦驱动式和电液式;前者驱动辊位于胶带下方, 为偏心式或棘轮逆止式,在胶带正常运行时驱动轮正向旋转。断带时,利用胶带逆行产生的 摩擦力使驱动辊带动传动机构动作,使闸块实施抓捕;后者利用断带检测传感器检测断带 信号,通过电液装置驱动间块动作实施抓捕。上述的抓捕器方案都存在以下一种或几种缺 点,主要表现在:一是抓捕器与输送线共用一个机架,其强度较低,抓捕时机架可能产生变 形;二是抓捕器抓捕时只抓捕胶带两侧边缘部分,抓捕器间块同胶带接触面积较小,对胶带 损伤大;三是传动部件较多,尘土和物料很容易阻滞活动部件的运动,其中某些技术方案中 的传动机构相当复杂,甚至包括很多电气和液压部件,无形中降低了抓捕器的可靠性;四是 当闸块安装于胶带上方时,很容易造成堵料和物料溢流;五是由于它们利用胶带逆向运行 产生的运动触发抓捕器动作,所以当上运输送线停车使胶带产生短距离逆转时,很容易引 起抓捕器误动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皮带输送线断带抓捕器所存在的技术缺 陷,提供一种皮带输送线断带抓捕器。
[0004] 其技术解决方案是:
[0005] 一种皮带输送线断带抓捕器,包括机架、上胶带抓捕部与下胶带抓捕部,上胶带抓 捕部包括在重力作用下能向上摆动的上抓捕动分部与固定在机架上部的上抓捕静分部,上 抓捕动分部摆向并靠近位于其上方的上抓捕静分部,并与上抓捕静分部配合形成能抓捕带 式输送线上层断带的上方夹持隙;下胶带抓捕部包括在重力作用下能向下摆动的下抓捕动 分部与固定在机架下部的下抓捕静分部,下抓捕动分部摆向并靠近位于其下方的下抓捕静 分部,并与下方抓捕静分部配合形成能抓捕皮带输送线下层断带的下方夹持隙。
[0006] 上胶带抓捕部包括上方支撑架、配重臂及能从下向上托持上胶带的上方托辊,上 抓捕动分部为上靴块,上抓捕静分部为上方横梁,上方支撑架通过销轴与机架铰接,上方托 辊位于上方支撑架的上部,上靴块位于上方支撑架的前端,配重臂的前端固定在上方支撑 架的后部,配重臂装配有配重块,上方横梁位于上方支撑架的上方,在失去上胶带对上方托 辊压持的瞬间在配重臂的作用下上方支撑架能携带上方托辊及上靴块向上方摆动直至上 靴块与上方横梁之间形成楔形上方夹持隙;下胶带抓捕部包括下方支撑架及能从上向下压持下胶带的下方压辊,下抓捕动分部为下靴块,下抓捕静分部为下方横梁,下方压辊位于下 方支撑架的下部,下方支撑架通过销轴与机架铰接,下靴块位于下方支撑架的前端,下方横 梁位于下方支撑架的下方,在失去下胶带对下方压辊托持的瞬间下方支撑架能携带下方压 辊及下靴块向下方摆动直至下靴块与下方横梁之间形成楔形下方夹持隙。
[0007] 上述上方支撑架位于左、右两侧机架之间,上方支撑架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销轴 与左、右两侧机架对应部位铰接,配重臂包括左侧配重臂与右侧配重臂,左侧配重臂从左侧 机架外侧固定连接在该侧销轴的上,右侧配重臂从右侧机架外侧固定连接在该侧销轴上。
[0008] 上述左侧配重臂与右侧配重臂结构相同,并成左右对称布置。
[0009] 上述下方支撑架位于左、右两侧机架之间,下方支撑架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销轴 与左、右两侧机架对应部位铰接。
[0010] 上述上方托辊、上靴块、下方压辊及下靴块的长度与应用中的皮带输送线输送带 的带宽相当。
[0011] 上述左侧机架与右侧机架之间的宽度大于应用中皮带输送线输送带的带宽。
[0012] 上述上方托辊通过两端的端轴分别固定在上方支撑架的对应边侧上,上胶带运行 时能够带动上方托辊随转;下方压辊通过两端的端轴分别固定在下方支撑架的对应边侧 上,下胶带运行时能够带动下方压辊随转。
[0013] 本实用新型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14] 1、本实用新型中的机架可独立于输送线机架设置,在抓捕断带时对输送线架无损 伤。
[0015] 2、本实用新型对断带抓捕时,能对断带后的上下胶带同时实施抓捕,抓捕可靠性
尚ο
[0016] 3、本实用新型对断带抓捕时,上方托辊在诸如配重臂的配重块作用下,能将上层 断带上翻,卸掉胶带上的物料,这个动作不仅能使上靴块沿整个带宽方向抓捕,抓捕可靠, 对带体损伤小,而且确保抓捕带面无物料,提高抓捕可靠性。
[0017] 4、本实用新型对断带抓捕时,靴块能与皮带、皮带能与横梁之间形成面接触,对皮 带损伤较小。
[0018] 5、本实用新型传动机构简单,活动部件少,无需液压或电液部件,可靠性高,不容 易出现因尘土杂物卡滞造成的抓捕失败。
[0019] 6、本实用新型中配重臂及其配重块能够置于输送线机架的外侧,所以不会对物料 运行造成任何影响,不会堵料和溢流。
[0020] 7、本实用新型不是依靠断带时胶带逆向运行触发动作,而是输送线断带后输送带 张力骤降(这是输送带断带事故发生所表现出的最明显特征),依靠部件重力作用触发,所 以输送线停车时如出现短暂逆转也不会发生误动作。
附图说明
[0021]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2]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0023] 图2为图1方式的主视结构图。
[0024] 图3为图2的A-A剖视结构图。[0025] 图4为图1方式的侧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结合图1至图4,一种皮带输送线断带抓捕器,包括机架、上胶带抓捕部与下胶带 抓捕部。上胶带抓捕部包括上方支撑架1、左侧配重臂2、右侧配重臂3、上方托辊4、上靴 块(靴型块)5与上方横梁6。机架包含左侧机架7与右侧机架8,上方支撑架1位于左侧 机架7与右侧机架8之间,上方支撑架1的左端通过销轴18与机架的左侧机架7铰接,上 方支撑架1的右端通过销轴9与右侧机架8铰接,销轴9突出右侧机架8 一段,右侧配重臂 3的前端从右侧机架8外侧与销轴9的突出段固定连接。上述左侧配重臂2与右侧配重臂 3可采取相同的结构方式,并成左右对称布置,左侧配重臂2的后端装配有配重块10,右侧 配重臂3的后端装配有配重块11。上方托辊4位于上方支撑架1的上部,即上方托辊4通 过两端的端轴分别固定在上方支撑架1的对应边侧上,正常运行时由于上胶带12受很大的 张力,它能向下压上方托辊4,且能够带动上方托辊4随转。上靴块5位于上方支撑架1的 前端。上方横梁6固定在左侧机架7与右侧机架8之间,并位于上方支撑架1的上方。如 果皮带输送线在运行过程中上胶带发生断带,上胶带12将会立即失去对上方托辊4的有效 压持,在失去上胶带对上方托辊4压持的瞬间在配重臂的作用下上方支撑架能携带上方托 辊及上靴块向上方摆动,直至上靴块与上方横梁之间形成能抓捕上层断带的楔形上方夹持 隙。下胶带抓捕部包括下方支撑架13、下方压辊14、下靴块15及下方横梁16。下方支撑架 13位于左侧机架7与右侧机架8之间,下方支撑架13的左端通过销轴与左侧机架对应部 位铰接,下方支撑架13的右端通过销轴与右侧机架对应部位铰接。下方压辊14位于下方 支撑架的下部,即下方压辊14通过两端的端轴分别固定在下方支撑架13的对应边侧上,正 常运行时下胶带17由于受张力所以能够向上托持下方托辊14,且能够带动下方压辊随转。 下靴块15位于下方支撑架13的前端。下方横梁16固定在左侧机架与右侧机架之间,并位 于下方支撑架的下方。如果皮带输送线在运行过程中下胶带发生断带,下胶带17也将立即 失去对下方压辊14的有效托持,在相应重力的作用下,在失去下胶带对下方压辊托持的瞬 间下方支撑架能携带下方压辊及下靴块向下方摆动,直至下靴块与下方横梁之间形成能抓 捕下层断带的楔形下方夹持隙。上述上方托辊、上靴块、下方压辊及下靴块的长度与应用中 的皮带输送线输送带的带宽相当,该相当是指诸如前者与后者相同、前者略大于后者或前 者略小于后者等情形。左侧机架与右侧机架之间的宽度应大于应用中的皮带输送线输送带 的带宽。
[0027] 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取一侧配重以取代两侧同时配重之方式;以及采取本 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联想到的其他配重技术方式,只要能够实现上靴块等上抓捕动分部在带 式输送线发生断带时能够瞬间快速向上摆动即可。上述实施方式中,例举了靴块(靴型块) 作为抓捕动分部、横梁作为抓捕静分部的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技术方式,也 可采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联想到其他配合技术方式,只要能保证相配合的一对抓捕动分 部与抓捕静分部能够夹持住断带即可。
[0028]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所作出的 任何等同替代方式或明显变型方式,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一种皮带输送线断带抓捕器,包括机架、上胶带抓捕部与下胶带抓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胶带抓捕部包括在重力作用下能向上摆动的上抓捕动分部与固定在机架上部的上抓捕静分部,上抓捕动分部摆向并靠近位于其上方的上抓捕静分部,并与上方抓捕静分部配合形成能抓捕上层断带的上方夹持隙;下胶带抓捕部包括在重力作用下能向下摆动的下抓捕动分部与固定在机架下部的下抓捕静分部,下抓捕动分部摆向并靠近位于其下方的下抓捕静分部,并与下方抓捕静分部配合形成能抓捕下层断带的下方夹持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输送线断带抓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胶带抓捕部包 括上方支撑架、配重臂及能向上托持上胶带的上方托辊,上抓捕动分部为上靴块,上抓捕静 分部为上方横梁,上方支撑架通过销轴与机架铰接,上方托辊位于上方支撑架的上部,上靴 块位于上方支撑架的前端,配重臂的前端固定在上方支撑架的后部,配重臂装配有配重块, 上方横梁位于上方支撑架的上方,在失去上胶带对上方托辊压持的瞬间在配重臂的作用下 上方支撑架能携带上方托辊及上靴块向上方摆动直至上靴块与上方横梁之间形成楔形上 方夹持隙;下胶带抓捕部包括下方支撑架及能从上向下压持下胶带的下方压辊,下抓捕动 分部为下靴块,下抓捕静分部为下方横梁,下方压辊位于下方支撑架的下部,下方支撑架通 过销轴与机架铰接,下靴块位于下方支撑架的前端,下方横梁位于下方支撑架的下方,在失 去下胶带对下方压辊托持的瞬间下方支撑架能携带下方压辊及下靴块向下方摆动直至下 靴块与下方横梁之间形成楔形下方夹持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带输送线断带抓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方支撑架位于 左、右两侧机架之间,上方支撑架的左端、右端分别通过销轴与左、右两侧机架对应部位铰 接,配重臂包括左侧配重臂与右侧配重臂,左侧配重臂从左侧机架外侧固定连接在该侧销 轴的突出段上,右侧配重臂从右侧机架外侧固定连接在该侧销轴的突出段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皮带输送线断带抓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配重臂与右 侧配重臂结构相同,并成左右对称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皮带输送线断带抓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方支撑架位于 左、右两侧机架之间,下方支撑架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销轴与左、右两侧机架对应部位铰 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带输送线断带抓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方托辊、上靴 块、下方压辊及下靴块的长度与应用中的皮带输送线输送带的带宽相当。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皮带输送线断带抓捕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左侧机架与右侧 机架之间的宽度大于应用中皮带输送线输送带的带宽。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带输送线断带抓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方托辊通过两 端的端轴分别固定在上方支撑架的对应边侧上,胶带正常运行时能够带动上方托辊随转; 下方压辊通过两端的端轴分别固定在下方支撑架的对应边侧上,胶带正常运行时能够带动 下方压辊随转。